昨天晚上回新竹的時候去摩斯吃晚餐,隨手拿了一本經理人來看。裡面有篇文章介紹一本日本新書,書名我忘記了,總之是在告誡老闆們不要忽視不良、宅男、暴走族的潛力。
理論挺簡單,而且和台灣的現狀也有點相像。印象中大意是這麼說的:
一般所謂優等生,多半都是一輩子一帆風順,獲得好學歷,大公司都在搶。但是這群人實際上大半輩子都不是為了自己讀書,而是為了社會規範、家長期待、師長鞭策。於是乎這些人一旦失去動力,或者碰到重大逆境,就會不知所措,消沉下去,缺乏應變能力和挑戰的意志。
但是相反的,不良、宅男、暴走族等等都是為了自己的喜好而行動、而獻身的一群人。他們的動機(據作者說)100%出自自己。所以如果能夠把握這群人的心,它們會把一切都奉獻給你。不過這群人多半有相當程度的被忽視的感覺,為了武裝自己而和人保持距離;於是乎如何尊重他們和突破它們的心防成為挑戰。
另外裡頭也有提到他所謂[壞孩子]的定義並不是所謂做了壞事的人,而是那些追求非主流價值觀的人。
相當程度上我贊成這樣的說法。不過前提是,這些人不是人云亦云的那種混混。為了尋找歸屬感而做混混的人,和為了尋找歸屬感而用功的優等生也沒什麼不同嘛。只不過剛好優等生尋求寄託的方法符合主流價值觀罷了。
而且要扭轉這作者所提這些人專注的方向,多少有點難吧。我想我算得上是個宅男,而我願意讀書的理由其實混合了不少原因。所以就算是不良、宅男、暴走族,每個人的理由也不盡相同。要怎樣去引導我想試件麻煩事。
不過我也沒看過這本書啦,也許裡面有提及更多有參考性的內容?
雖說看介紹,比較像是蒐集了一堆個案放在一起的書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